機械使用時的故障是非常棘手的事。排除機帶故障時,除了更換新產品以外,查找故障原因以及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充分發揮機帶的性能并延長其使用壽命。
下表介紹機帶的代表性現象。發生故障時請參考下表中的解決對策。
現象 |
原因 |
對策 |
|
滑脫 |
機帶張力松弛 |
給予適度的張力 |
|
超負荷 |
加寬機帶或增加機帶條數 |
| |
接觸角度小 |
加寬機帶或裝置正確直徑的惰輪 |
| |
沾上油或水 |
完全除去油或水。裝上機帶罩,防止油水的附著 |
| |
早期斷裂 |
負荷變動/突加負荷過大 |
可以更改設計,但是掛置的機帶必須是規定的帶形和條數(根據用途請用更高一級規格的機帶) |
|
增加熱度或增加彎曲疲勞的使用方法(帶輪直徑過小,彎曲角度過小,轉速過快) |
采取降熱措施;更改設計—更改帶輪直徑、轉速、彎曲角度 |
| |
張力變松而滑脫 |
給予適度的張力 |
| |
龜裂 |
高溫下使用 |
采取放熱措施 |
|
張力變松而滑脫 |
給予適度的張力 |
| |
連續的急停止或急啟動 |
更改設計 |
| |
沾上油等 |
避免油的附著和漏油情況 |
| |
帶輪直徑過小,背面張力促使反向彎曲太強 |
更改設計 |
| |
直接被陽光照射 |
裝上機帶罩 |
| |
地面破裂 |
張力帶輪直徑太小 |
用較大直徑的張力帶輪 |
|
彎曲角度過小 |
放寬彎曲寬度 |
| |
張力變松而滑脫 |
給予適度的張力 |
| |
磨損 |
帶輪溝生銹或帶輪溝面加工粗糙 |
均勻地實施帶輪溝面的加工 |
|
張力帶輪直徑太小 |
用較大直徑的張力帶輪 |
| |
帶輪的裝置角度不正確;帶輪形狀異常,帶輪溝角度不準確 |
脫位校直到1/3°以下,更換帶輪 |
| |
振動過大 |
機械本體的裝置不安定而產生共振 |
固定好裝置部分 |
|
機帶張力弱小 |
更改軸間距離 |
| |
帶長不統一 |
使用一致的機帶組合 |
| |
剝離 |
使用的傳動條件超越機帶的容量 |
掛置正確規格、形狀和條數的機帶 |
|
在變形狀態下使用,使用方法造成彎曲疲勞增加 |
更改設計 |
| |
怪音的發出 |
急停止或急啟動的使用方法 |
更改設計使機帶運轉平穩 |
|
機帶張力太松 |
給予適度的張力 |
| |
超負荷 |
加寬機帶或增加使用楔數 |
| |
機帶選擇錯誤 |
選擇符合運作情況的帶形和規格 |
| |
機帶的翻轉 |
不適合帶輪溝角度和裝置角度 |
脫位校直到1/3°以下 |
|
因帶輪溝的損傷或加工面粗糙而造成機帶的粘附 |
更換帶輪 |
| |
使用多條機帶時帶長不統一 |
使用一致的機帶組合 |
|